2009年12月14日下午,“南派风格电视纪录片”的开创者、“广东电视台第一导演”马志丹女士应我院编辑出版学专业邀请,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丽泽楼C202作了题为“电视纪实专题片与人文主义关怀”的讲座。
马志丹导演围绕“何谓电视纪实专题片”、“对人文主义关怀的理解”、“专题选题的方法”、“电视拍摄技巧”以及“电视新闻记录者的职责”五个方面为同学们作了专题演讲。讲座吸引了我院编辑出版学专业各年级同学及艺传学院学生,现场座无虚席。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是我拍摄人文主义专题片的出发点。”马志丹女士带着自己拍摄的《人在他乡》栏目的六个专题片来到现场,细述每部片子从选题到拍摄所涉及的方法与技巧。“片子想要体现人文主义关怀,在选题上就要偏向‘嫌富爱贫’。”马导演以《我想有个家》、《种植希望》等片子为例,主人公都是外来广东务工的贫苦人民,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拼搏。她指出:“我要的是‘以小见大’的效果,用镜头记录生活,细节引发思考,使更多的人关注弱者。”
马志丹导演拍摄的《挺进耿达乡——九人敢死队》获得了最具人文关怀奖。这个片子由她首创了一种新的拍摄方式——群体访谈,即短时间集中话题、回忆叙述式的纪录片。据马导演介绍,《九人敢死队》错过了跟拍的最佳时间,为了追求时效性并凸显现场感,除了使用高超的编辑技术还原现场画面外,她还为片子设计了一条感动人心的拍摄思路。“着重当事人的讲述,同时采访他们的家庭,全方位记录他们的感受,以此撼动观众。”当荧幕上出现女儿与爸爸相拥在一起的画面时,场下不少同学留下了眼泪。
“不要以为已经被报道过的内容就失去了报道价值,我们要做的,是发现新闻点,并深入挖掘其潜在价值。”马志丹导演用《罗学群医生与血癌孖仔》为例,为同学们阐述这个拍摄理念。据悉,“血癌孖仔”这个新闻最先由《广州日报》报道,马导演认为这个新闻还具有更深层的社会价值,她亲自去孖仔的家,把孖仔一家的真实现状呈现在镜头前,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呼吁大家向这个不幸的家庭伸出援手。“作为新闻传播者,我们的职责就是要向大众传递关怀,把关怀落到实处。”马导演说,“当我得知通过我的镜头,那些弱者都获得了帮助时,那种感觉,比奖励我1000万还要高兴。”
讲座的最后,来自07级编辑出版班的李丹丹同学对马志丹女士表达了感感慕之情:“您是一位非常有使命感的新闻工作者!”马导演十分骄傲地对大家说:“Yes,I do!”长达两个半小时的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