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走进文院
热门文章
文学大咖莫言珠海开讲!揭秘创作《红高粱》背后的故事,还这样评价余光中...
发布时间:
2017年12月17日
点击量:

    今天,“新时代·新经验·新想象”2017金砖国家文学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开幕。

    莫言与北师大珠海分校近千名师生嘉宾进行见面会。

    15日上午,莫言在北师大珠海分校励耘楼和近千名师生分享自己的文学道路,全场妙语连珠,字字珠玑,不时引起阵阵笑声和热烈的掌声。

    莫言,男,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他从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春夜雨霏霏》,1984年因《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

    2011年莫言凭借小说《蛙》荣获茅盾文学奖。

    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此次金砖国家文学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和国际写作中心联合承办。

    悼念余光中讲座开始之初,大家先哀悼了刚刚仙逝的余光中老先生,大家共同朗颂了余光中的代表作《乡愁》。

    莫言说,自己也是余光中的粉丝。余光中的诗歌把中国古典文化出神入化的融入到诗歌里,就像盐融化在水里一样。

    一天写17000字诗人可以走着写,骑在马背上,在游山玩水中写,谈笑间写,而小说只能坐着写,要耐得住寂寞。他本人就每天坐几个小时写作,听说海明威是站着写作的,一天写400字,而自己坐着写,一天可以写14000字,甚至17000字。写作到酣畅处就是灵感来了,全身感觉都被调动起来了,所有细胞都被激活了,为文学服务,绵绵不绝,控制不住,你的笔都赶不上你的思维。

    所以写诗比写作要愉快,李白的诗是下笔千言,倚马可待,他的诗是喷出来,有的人的诗是挤出来,挤出来的诗怎么可能比得上喷出来的诗?写诗需要感情的饱满,不饱满不足以喷出来。写诗还需要语言的精炼,不断做各种高难度的语言冒险,象蹦极一样,体验到从语言的高峰到低谷的快感。莫言还表示,目前他也在尝试写诗,写诗对他是一个全新的尝试。

    创作《红高粱》背后的故事在自己浩如烟海的作品中,莫言重点谈了《红高粱》的创作。

    莫言透露,曾在家附近的屠宰场看杀猪,自己也在家杀过鸡,这些屠杀的血腥场景成为了《红高粱》杀人、砍头的灵感画面。有老军人看了说写得很好,问他怎么知道杀人是这样的?莫言说,因为杀鸡就是这样的。

    《红高粱》是通过一场战斗来展示一场丰富多彩的大戏,形形色色的人在艺术舞台上表演。高粱不是一种好吃的粮食,高密乡经常发大水,青蛙特别多,吵到人都睡不着。每次回乡听得蛙声一片就知道又要涝了。莫言认为张艺谋的《红高粱》他比较满意,准确演绎了作品中自由奔放,敢说敢作的那种男子汉的、人的个性解放精神。

    乡土文学永不凋敝在互动环节,有学生问:如今的乡土文学在现代社会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莫言表示,这些年农村变化很大,物质上、精神上都有很大变化。赶毛驴的农民和开拖拉机的农民眼界精神境界是不一样的。过去一提到乡土就是刁民泼妇,如今乡土、农民的精神境界都已经和过去有很大的不同。乡土文学是永不凋敝的。

    另一位同学问道:你的小说大多写人性的假恶丑,让人感觉压抑,这样的写作到底是要达到什么目的?文学难道不是为了让人感受世界的美好吗?莫言回答说:我的作品也有真善美的存在,只是可能比例相对少些,这也是我被批判的最大焦点。莫言认为,人性是复杂的,作家要“把坏人当好人写,把好人当坏人写”,改变非善即恶的教条式写法。

 

文/珠海发布  古春婷

摄影/吴长赋

视频/朱习

责任编辑/孟鑫

编辑/杨圣爱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MjEzOTQ4Mw==&mid=2650601029&idx=1&sn=93908ee6cd80c8f77655c49ae3dfa138&chksm=87821671b0f59f670e14554645e9f56c4c7c52e14b01576a3f81ab9bae6b8948f191a2b59653&mpshare=1&scene=1&srcid=1215zyuiVf3LoOHH1hwT1pvk#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