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走进文院
热门文章
文学院记者团同学珠海机场专访著名美籍华裔艺术家卓以玉教授
发布时间:
2007年05月21日
点击量:

2007年5月17日下午2:40,著名美籍华裔艺术家卓以玉夫妇乘飞机抵达珠海机场。卓以玉教授是为了5月18日在在北师大珠海分校作“谈我师、说我画”讲座及在珠海市博物馆举办国内首场个人画展和而特地赶来,在共同等待卓教授好友白先勇教授抵达珠海机场的时间里,文学院院记者团同学和媒体记者一起,对集诗人、画家、词作家,也是教育家、美学研究者和社会活动家于一身的卓教授进行了访问。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卓以玉教授夫妇抵达珠海机场

感动你我的词作家

“天天天蓝,教我不想他亦难。不知情的孩子他还要问,你的眼睛为什么出汗?”这首《天天天蓝》曾唱红两岸三地,而作词人正是卓以玉教授。卓教授在分析自己这首词时说,有两个地方自己很满意:一是“天天天蓝”这个题目可以理解为“天天天蓝”也可以读成“天天天蓝”;二是词中勾画了一个天真的孩子可爱对妈妈的提问“你的眼睛为什么出汗?”她的诗作《上了你的瘾》也酝酿成为脍炙人口的歌词,她以中国传统的古筝谱曲、运用5个洗练音符谱曲的《相思已是不曾闲》,更彰显了卓教授非同一般的文学、美学与音乐造诣。

“艳而雅”的画作

“艳而雅”是卓教授多年的朋友白先勇对其画作的评价,其画作曾在美国国内外各地博物馆和画廊展出,包括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国家画廊、台北市立美术馆、斯坦福大学及哈佛大学的亚瑟.塞格勒博物馆和联合国等。她的画法融中西于一体,同时揉合中国传统国画格调于现代欣赏艺术。著名史学家黎东方曾评价她的画是“超现实而未离现实,似印象而不只是印象”。著名学者夏志清称她“一向看重画面上色泽的鲜润,敢用大红大绿,表示她同那个贫血的文人画传统更为疏远了”,更有评论家称她的画“用色极有法度,却能在最后关头甩脱羁绊,得法之法,一若她用笔能够掌握毫芒水墨之意趣,而完全不受拘泥一样。虽长年驻留海外,却难见时流的飘泊之情,让人看到的是一个更开阔、更饱满的生命,凌越在俗情之上的物情”。卓以玉教授的诗歌和绘画,在美国多元文化中,无疑成为了一朵东方奇葩,获得美国主流社会的高度认可。美国国会通过总统提名,任命卓以玉教授出任美国国家文艺委员会委员,成为继建筑大师贝聿铭之后第二位出任该崇高职位的华人,也是该委员会迄今为止唯一的亚裔女性。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卓以玉画作

谦和的名门之后

卓教授回忆,她小时候,非常敬仰她的“徽姑姑”,即20世纪20年代新月派女诗人林徽音(林的父亲林长民,曾任民国外交总长,是卓以玉的大舅公)。林曾在留英之后又赴美专修过建筑和戏剧专业。受“徽姑姑”的影响,卓以玉选择了建筑专业,建筑学的深厚功底,对其以后在其他领域取得成就有很大的帮助。她祖父卓君庸,留学日本,北大教授,书法以“章草”闻名于世。父亲卓宜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亦在北大任教虽然是名门之后,但是卓以玉教授在谈吐间却流露着出谦和与感恩,非常难能可贵。

永远的中国心

卓教授旅美近半个世纪,但是仍然可以讲地道的北京话、上海话、粤语和四川话,她说“我是中国人!”她的手提包上也挂满了中国风格的小挂饰,身上的衣服也是因为上面有一条代表中华民族的“龙”才买下来。据悉,她在美国的住所前院子门前一棵高耸的大松树上,挂满了七彩绸带这种中国韵味的喜庆标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在她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一颗中国心并没有因为多年在外而改变。卓以玉教授是少数在西方以英语传播中国艺术和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她在绘画、诗歌、作词等艺术领域均有深厚的造诣,并取得杰出成就,她著作甚丰,出版过英文专著《齐白石与中国美学》、《千年松》等。她曾在圣地亚哥州立大学讲授中国文学、汉语语言和中国文化,担任过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和中国研究所所长。卓教授说,讲坛是她传播中国文化的最好途径之一。很多美国学生都因为听了卓教授的课,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多都到中国留学,甚至嫁或娶了中国人。五千年的中华文化被卓教授成功的向世界传播。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卓以玉夫妇在珠海机场经过一个半小时的等待见到了自己的老朋友白先勇教授

(文学院记者团文∕图:柳芭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