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走进文院
热门文章
北师大珠海分校文学院、台湾中央大学文学院两院院长对话
发布时间:
2008年05月13日
点击量:

北师大珠海分校文学院、台湾中央大学文学院

两院院长对话

5月7日上午11点,文学院院长张明远教授和台湾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李瑞腾教授签订了两院学术合作协议之后,在文学院音像出版实验室进行了一场对话。两院长围绕“两岸文化环境的现状与展望”侃侃而谈,也为今后文学院与台湾中央大学文学院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拉开了序幕。

文学院名誉院长余光中先生、白先勇先生之前都曾在此与张明远院长进行过对话。此次对谈延伸了以前的话题,即21世纪中国文化的发展与走向问题。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张明远院长回顾了大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文化环境的演变——从上世纪80年代对传统文化的反思,(李院长插话:台湾叫做“批判式的接受”)到九十年代的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到新世纪的中国文化的国际化传播,说明中国文化的环境是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发展而变化的。

对于台湾文化环境的现状,李瑞腾院长谈到了台湾民进党政府的“去中国化”现象,他认为人为的“去中国化”是去不掉的。台湾的中学课本已经选入了鲁迅的作品,台湾的中学生很多人喜欢读,(张院长插话:大陆有的中学课本却把鲁迅换成金庸了。)还选了沈从文等大陆作家的作品。台湾的社会环境无法切割中国传统文化,这里有地缘原因,有历史的原因,硬生生切断台湾文化和大陆传统文化的联系就会“流血”。

两院长还谈到古典文化大众化的现象。李瑞腾院长谈了对于大陆中央电视台的名牌栏目《百家讲坛》的看法,李院长说,它拉近了大众与古典文化作品的距离,以轻松、通俗易懂的方式使大众接触、接受古典文化。类似的情况台湾也有,很多古典作品都有今译本,读者读起来很方便,但另一方面却使我们缺少了直接触摸古典、感受古典的机会。

对于未来两岸文化交流的前景,两院长认为一定会有很大的改观。

最后,身为《台湾诗学季刊》总编辑的李瑞腾院长还对在场采访的编辑出版专业的同学们给予指导。他说,编辑是一种知识行为,而不只是技术问题,一个成功的编辑就象一个导演,需要具备三方面的素质: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二,社会人际关系的交往能力;三,学科整合能力和企划能力。

文学院记者团记者 文/李珊珊 贾一飞 图/韩晶 张伟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