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着镜头走天下
——专访2008年亚洲佳能公司爱美感动摄影大赛银铜奖获得者李辉
在2008年亚洲佳能公司爱美感动摄影大赛中,一位年纪最小,资历最浅,摄影设备最简单的参赛者格外引人注目。他的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参赛的四十万张照片中、在众多国内最知名最顶级的摄影专家的评选中脱颖而出,获得铜奖。他就是李辉,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06编辑出版班专业学生。
其实在获得这奖项之前,李辉已经获得不少奖项了,在校内外也小有名气。但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工,成功的背后总会有故事,现在就让记者带您进入李辉摄影背后的故事。

李辉同学(右四)在获奖选手中年纪最小,资历最浅,摄影设备最简单

发表获奖感言
第一部单反相机
高中时期的李辉就已经很喜欢拍照了,但那时还没有摄影的概念,直到2006年如愿考进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编辑出版专业后,由于专业知识的扩展,才慢慢接触摄影。大一的寒假,在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自己的启蒙老师——重庆摄影协会的一位长者,整个假期他就跟着老师下乡采风,拍摄民生现实,反映民生故事,而正是这次特殊的下乡经历让他真正爱上摄影了,也确定了摄影方向——民生。
大一下学期,回到学校的李辉悄悄地开始自己的摄影旅程。他同时把自己的想法和几张照片传给班主任何瑶老师看,老师很支持同学们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而06级同学也正是文学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者,张明远院长在多次会议和活动中强调:希望同学们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做到“知识、技能、能力”的统一。
得到了学院和老师的支持后,他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一方面跨学院听课,学校里凡是有关摄影的课程或讲座都可以见到他的身影,另一方面经常到图书馆借阅有关摄影方面的书籍,每一本书都至少看上个三遍。现在,他还会经常看别人拍的照片,然后反思自己的作品,找出不足。
在基本掌握了理论知识后,李辉遇到难题了——没有相机。来自重庆地区的农家子弟,学费还是东凑西凑的,根本不可能再拿出多余的资金。于是他只能省吃俭用存了2000多元,再向几个好朋友借了6400多元,终于买到了人生的第一部单反相机,但其实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而这一切他都瞒着父母。
背着镜头走天下
由于摄影经验不足,又向朋友借了钱,因此,他在大一下学期后3个月和暑假2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在珠海的一间摄影工作室和两间影楼做兼职。
在摄影工作室做助理的经验让李辉印象深刻。每天7点起床,由于不是直达车,途中要換乘,经过一个半小时左右的车程后,赶在9点之前到达工作室,准备摄影器材。在拍摄途中要不断调试灯光,如果稍有差错,就会遭到个性摄影师的冷嘲热讽。中午通常都是啃面包,在晚上9点摄影师准时收工后,还要用一个多小时收拾摄影器材和打扫场地等等,回到宿舍已经11点左右了。“虽然有时會累得吃不下饭,但是助理经历为我带来了很多!不仅学习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摄影知识,还锻炼自己的吃苦耐劳,也为之后在影楼做副摄影师打下了基础。”李辉深深地明白,只有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才会取得回报。
“摄影经历让我觉得这是一门高深的艺术,要尊重和了解拍摄的东西,才会拍到想要的。比如我看过很多画册,发现有很多人去四川的大凉山采风,但大多都不能真正的融入当地人们的生活。”大二的暑假,独自背着摄影器材,他去了大凉山。“在外最大的困扰就是会被人误会,好在重庆人和四川人也算半个老乡,用方言和他们交流还好一点。”他笑道。
每次到外地采风,李辉从不舍得把钱花在吃住方面上,因为在他看来,这笔钱可以拿来做更多的事。 “我都住车站,其实在那里更可以和不同的人交流。”他这样说。一开始的拍摄并不顺利,人们都刻意回避镜头。“通常这个时候,我会平等相待,先和他们聊天说明来意,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特别注意对方忌讳的事情。我想,这就是一种和谐相处模式,也是学摄影所需要的。”
李辉的QQ签名许久不换,只挂着这样一句话:背着镜头流浪天下!
“人要低调,作品要高调”
获得这么多的奖项,有人质疑他是不是为了获奖而摄影。对此,李辉解释:“我只是关心身边发生的一切,用一个摄影人的眼光观察生活。比赛是一个传播自己思想的渠道,作品获奖了才会被人关注,继而关注你拍摄的内容。如果不参加比赛的话,我的思想就没法被别人认可。当然,这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个认可。”他坦言获奖是“平静中的一种兴奋”。此次比赛的获奖作品出的一本画册对他而言是意义非凡。“手中拿着画册,看到里面有自己的作品,这比奖品或奖金都更让人兴奋。”他在意的是自己的作品,而不是获得的奖项。“人要低调,作品要高调”,他这样说,“我最大的目标是能通过自己的作品,影响社会中的一群人,这比拿奖实在得多。”
在这两年的摄影生活中,无论是在学校的活动,还是在外采风,他总是只身一人,走到哪里都背着一个黑色的大包,里面装着心爱的摄影器材。“做摄影都是很孤独的,很难找到知音。”其实每当他获奖的时候,并不喜欢身边的人只是对他说:“又获奖了”“很牛啊!”之类的话,好像大家都没有看到他背后的努力,“有时会有点沮丧。”他这样告诉记者,“希望将来可以找到更多真正懂自己的朋友。”
农家学子靠摄影积攒学费
班主任何瑶老师告诉记者:“李辉是农家孩子,来上大学前连计算机都没见过,第一学期我还给他申请了贫困助学贷款,到了大二,他自己就要求不申请了,把机会让给其他同学,一年多时间他靠摄影赚学费,不仅还了借的钱,赚了学费和生活费,还有多余的钱买摄影器材。”虽然获得了很多学校和全国的大奖,学院这一年的学生活动基本上都是他拍的,从来没有抱怨。他不会骑自行车,每次拍摄都是走路去,从来没有迟到。
李辉曾经花了一万二千元买了一个长镜头,回来之后他就蒙了:“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买这样一个镜头呢?其实一般的镜头也是可以的。”于是,他对这个镜头是又爱又恨。可是,两天后他想明白了——“钱放在我手上只是花掉,变得越来越少。但是变成器材就可以产生更多的东西,也可以创造远大于一万二的价值。”这次从北京领奖回来,举办方为他定了返程机票,他却悄悄地退了,买了一张站票站到了广州,他说省下来的钱我可以干很多事情。
从大一拿起相机,到现在,近两年的时间,他的确走了很多地方,珠海的庙湾、桂山等四个岛屿、四川大凉山、中山、梅州、广州、澳门,现在,他趁着去北京领奖的机会,又拍了很多照片。可是,在他心里,他最想去拍的是西部,用照片记录那里人们的生活。
近30多万张的70G照片,按坏了两个相机的快门,这是他这两年的“成绩”。“其实拍照就是谋杀你的快门。”他笑道,“我希望能自由的摄影,走遍很多地方,有足够的经历让自己生存。”
记者手记:
他瘦瘦小小,但他对摄影有一种执念。决定了要做的事,他会很坚决的执行。一个狂热的摄影分子。每次谈到和照片相关的东西,他的专业精神就出来了,拿起一张照片,和你分析焦距、构图等等,热忱的让人傻眼。
他不想出名,可偏偏他的作品屡次获奖,人气也就出来了。可他还是一贯的“低调再低调”。默默的获奖,然后默默的继续上路采风拍照。他常常风尘仆仆,身上有一种行者的气质,希望他能如愿的低调穿行在城市、乡村的各个角落。
记者:陈晓芝 李珊珊
李辉获奖作品
2008年3月 珠海市摄影协会举办的“古镇新城,和谐同辉”摄影比赛
《历史的永恒》获得优秀奖
2008年4月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首届军训摄影大赛
《艰辛》 获得金奖 《生命的敬礼》获得最佳镜头奖 《绿色海洋》及另外3张作品获得优秀奖
2008年4月 全国影象视觉摄影大赛华东赛区
《力拔山兮气盖世》 银奖
2008年5月 全国影响视觉摄影大赛珠海赛区
《豪气冲天》 《相濡以沫》 获得优秀奖
2007年12月 阳台网“我的新年”摄影比赛
获得优秀奖
2008年6月 佳友在线全国网络摄影比赛
《谁是最可爱的人》 金奖 并成功进入进入亚洲佳能公司摄影总决赛
2008年6月 中国最大摄影网站色影无忌年度摄影比赛
《回眸一笑》 铜奖 并成功进入亚洲佳能公司摄影总决赛
2008年10月 亚洲佳能公司爱美感动摄影大赛
《谁是最可爱的人》银奖
2008年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与北京市政府举办的“2008感动中国”摄影比赛中
《谁是最可爱人》 优秀奖 进入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