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走进文院
热门文章
文学院举办学生摄影作品及08级报刊排版作品联展
发布时间:
2010年06月21日
点击量:

6月14日,“文学院学生摄影作品及08级报刊排版作品联展”在图书馆举行,二楼大厅中30块色彩鲜艳的展板成为图书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早上8点半,文学院甘春妍、郭海军副院长,陈藩庚教授、艺术与传播学院潘梦阳教授、校团委《励耘报》指导老师杨志伟、编辑出版专业林书兵、陆晓华老师来到展版前,观看同学们的作品并为活动剪彩。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本学期,在报刊编辑学指导老师陈藩庚教授的带领下,同学们虚拟组建三大出版机构——Sundays报社、触电报社以及新主意工作室,根据所学的专业知识,融合出版社的特色分别出版了《Sundays》周报、《影涉天下》周报和《美周报》。本学期学院还开设了摄影摄像课,何瑶老师带领更多的同学学习摄影的知识和技巧,文学院众多的摄影爱好者经常背着镜头走天下,涌现出一批摄影作品。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次联展为编辑出版专业的同学提供了学以致用的平台,为学院摄影爱好者建立了展示的空间,是非常有意义的。”陈藩庚教授在致辞时这样说道,“他们把课堂上的知识融会贯通,以创业的姿态进行策划、组建、推销等,每一个步骤都是艰辛的,同学们能在艰辛中接受挑战,希望他们能将团队合作、吃苦耐劳的精神延续下去。”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小荷才露尖尖角,自有成功在后头

第一组的排版作品《Sundays》,其中一版名为“城市我心”的版面里,所有的新闻都是由学生记者亲自采访和编排的。不仅有深度报道《黑车,叫我如何不坐它》,还有评论《玉树地震,中国见证“弓虽强,石更硬”的真理》,都写得非常专业。甘春妍副院长认真看完后非常满意,还建议同学们把这些稿件往《南方都市报》等报社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艺术与传播学院的潘梦阳教授一边看同学们的作品,一边点头肯定,同时还给同学们提出了中肯的意见。他以《美周报》的头版为例指出头版要起引导作用,让大家一看你的报纸就能把内容与受众群体联系起来。“例如头版新闻《朝鲜宣布与韩国断绝关系》与你们报社的主打人群家庭主妇有什么关系呢。”潘教授给大家提出了疑问,“编辑的作用就要去点破它。譬如说,因为两国断绝关系,那些喜欢看韩剧的主妇就会关注这条新闻了,这样的报道就会让受众感觉有了接近性,更爱看你的报纸。”听了潘教授的指导,大家若有所思。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小荷才露尖尖角,自有成功在后头。你们的排版技术、设计理念已经很不错了,只要你们努力,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编辑。”这是潘梦阳老师对这次联展的总体评价。

08编辑出版班班主任陆晓华老师,看到自己学生设计出来的作品,颇有感触地说:“大家的创新元素很强,把版面排得都活起来了,但要注意边框要尽量少用点,文字的字符样式、段落样式也要注意。”林书兵老师也提醒大家要注意底色、冷暖色的搭配,只有颜色搭配好了,版面才会更协调。老师们的一番点评让同学们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有利于以后设计的改进。

小镜窥大千,瞬间留永恒

摄影展的作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文学院记者团摄影记者拍摄的作品,另一部分是从文学院学生投稿的图片里挑选出来的。“新闻摄影和艺术摄影有所不同,但都是小镜窥大千,瞬间留永恒。”潘梦阳老师说道。

把镜头定格在那位上了年纪的在街头给人理发的理发匠,他专注的眼神,让人感受到他的细心;顾客的容颜映在镜子上,笑得那么灿烂。照片底色用了灰度色的色调,使整个画面具有一股浓浓的历史韵味。这是金朗同学的摄影作品,名为《街边的修头匠》。

金同学向大家介绍说:“这张照片是在开平拍的,拍这张照片时遇到很多困难。这个理发师一直瞪着我,还停下手不剪了,后来我就往前走假装已经离开,待他不再关注我的时候,我立刻跑回去按下快门。要拍好一张让自己满意的照片有时候很难,需要时机、技术还有耐心,但照相时的感觉真是一种享受。”

大自然是需要感受的,一组《花的季节》的图片把属于这个季节的特色凸显。像《绕!》这幅作品中树叶有了铁丝的帮助才能延绵生长,才能看到它只靠自己一辈子也不可能看到的高度;铁丝因为树叶的绿色显得不再单调,让冰冷的生命增添了一丝温暖,一丝乐趣。一张小小的图片背后的寓意是丰富多彩的。摄影展有多个专题,像军训主题、世博主题,无论属于哪一个专题,唯一不变的是——他们用瞬间的拍摄定格永远。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难得的练兵,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当你看到那一张张设计独特的报纸呈现在你眼前时,你可曾知道这背后蕴含了多少人的汗水与努力。半个学期的设计与撰写,多少个不眠日夜的赶工,多少次的废寝忘食。如今看到自己作品被展出,这些年轻的编辑说:“心里有种莫名的感动,这是一次难得的练兵,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了小小的铺垫,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特别是在展出前的一个礼拜里,两位指导老师和08编辑的一部分同学几乎每天都待在图书馆的编辑出版实验室赶工排版。这样的生活持续了7天,她们一刻钟都没停止过。晚上宿舍断电了,用手提电脑插上电池继续“奋战”,直到电池用完才上床睡觉,第二天早上六点就起来完成剩下的任务。

特别是要把作品送去印刷的前一天,他们整整一夜没睡,第二天照样拖着疲惫的身子去上课,下了课又回到编辑室继续奋斗。多少次,以为这是最后一次修改,修改完后交给印刷厂印刷时又出现了版面错误,刚刚趴在桌上歇了会的他们又被叫起来继续修改版面。“真的是很累,我们年轻,熬夜不是大问题,但是在印刷那时候被告知出现了版面错误,我们的心都揪起来了,然而我们谁也没有想过放弃,要修的修要改的改。我们不怕失败,我们想尽量做到最好。”08编辑的李同学说道,“能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应该庆幸才对。”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文学院记者团:黄静瑜 陈宇倩 谢晓绵 邓秋雁 图/金朗 李达江 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