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走进文院
热门文章
国际化的反思与展望
发布时间:
2011年09月14日
点击量:

国际化的反思与展望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想利用这个机会,跟大家做一个主题演讲,主要是围绕着文学院的办学定位,中文的国际化。我想把一年来的一些体会和想法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第一,我们对“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世纪”怎么看?通行的论据,去年我也列举过,就是我们的国力的增强,经济实力的增长,在去年,我们已经跃居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年的数据我也看了,2010年的中国GDP的增长幅度是10.4%,继续按着我们高铁那样的速度在推动我们的经济,照这样下去的话,当然有人也会说中国人,你们把脚步稍微放慢一点吧,但是如果照这样的脚步,继续前进的话,预计将在2050年中国的经济实力将会超越美国(的经济总量),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有人预言,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在21世纪下半叶,中国文化就会普世化,汉语就会成为世界语言,和英语至少是并驾齐驱的。这一天呢,是很多中国人都很期望的!这样的一个预测,跟我们在座的三大专业的同学都有直接的关系,汉语言文学是中文吧,对外汉语也就是要去传播汉语和文化的,编辑出版也只是一个媒介,利用现代的媒介在新的世纪去传播中国的语言和文化,跟我们都有直接的关系。那么我今天要跟大家讲的,我们能否这样去预测未来呢,将来是不是中国就取代了美国,成为世界的老大呢?我们这样的一个想法,是20世纪我们民族自强观念的一个继续。我们奋斗了一百年,我们每时每刻都期望着看到这一天的到来,如果发生在21世纪的下半叶,也许我们看不到了,但是你们,在座的年轻的同学们,每一位都有这样的机会!既然这是20世纪的继续,我们就来回顾一下20世纪。20世纪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纪呢?从全世界的范围来讲的话,它是西方普世主义的世纪。20世纪是现代化世纪,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这是世界认同的一个概念。发展到后来,这个现代化等于西方化,西方化等于美国化。这样的一个普世主义在西方世界里,尤其是西方世界来看,它是必然的,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我们中国从20世纪初开始,就自强不息,实际上,我们做的主要的事情,就是学习西方来强大自己。这种现象,这种动机并不仅仅是我们过去通常理解的那样:我们受了屈辱,我们希望自强,希望自立,希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个是原因之一,更广阔的原因呢,是因为这个潮流是整个20世纪的世界潮流。我们中国的这个20世纪100年只不过是20世纪世界潮流当中的一个波浪,所以我们今天应该要重新反思20世纪中国的发展。那么在20世纪初,为什么很多民族都会选择这样的道路?是因为当时在西方世界兴起了一股西方兴起的神话,这个神话大概是这样构成的:西方,尤其是从欧洲开始,一开始是希腊的民主、罗马的法制、基督教的文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到后来的自由资本主义经济。这样的一个规律,西方人认为这应该是全世界发展的一个必然路径,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如果你希望现代化的话,必须要按照这条道路一步一步这样走。这样一来呢,从文艺复兴500年积累下来的西方文化就变成了处世意义的意识形态,这当然是西方人这样认为的。中国正是在这个神话兴起的时候,打开了国门,去走现代化的艰难道路,所以我们的西方化是必然的,因为我们找不到别的道路。我们看一看,清朝末年的康梁维新,最后十年的谢郑改良,这是学习谁呢?学习英国的光荣革命,学习日本的明治维新。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很多反思辛亥革命的文章,大家可以去看一看,我觉得这些文章有的写得非常好,最近我也看了很多,那么辛亥革命是学什么呢?辛亥革命是学法国大革命的暴力革命。这是两种西方的道路,马克思主义来自于德国,列宁主义来自于俄国,每一件20世纪新的思想、新的意识形态、新的社会理想,都是来源于西方。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入市场经济,我们主要学了谁呢?主要学的是美国,所以现在我们自己也这样认为,全世界其他人也这样认为,中国越来越像美国,中国越来越美国化,中国的命运和美国紧紧地绑在一起了,包括债务等。我们回顾20世纪一直到今天,我们发现什么呢?我们发现没有人认为20世纪中国的发展,在中国发展的过程当中,中国自己的文化起了什么作用。如果是有作用的话,那就是阻碍。所以我们从五四的时候开始,就开始批判我们自己的文化,到了后来的文革,那就是摧残,那么到了今天,我们开始强调弘扬。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我们的硬实力终于增强了,所以我们希望同时增加我们的软实力。这一种思维同样是西方式的,是典型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我们在世界建立了三百多所孔子学院(最新数据),最初是用来汉语文化传播的、推广的,叫做“汉推”,后来呢,外国人提出来了,说这有文化侵略之嫌。所以呢,我们现在改成了“国际汉语教育”。这就是我们软实力那种的心理,被人家发现了。最初,西方人就是这样做的,他害怕我们也这样对付他们。那么我们这样回顾20世纪,我们就提出一个问题,就是:西方化真的就是现代化的普世之路吗?当今世界,很多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充分西方化的国家,正在这样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第三个问题呢,我们就来回顾一下西方兴起神话的真相。工业革命前夕,世界所有生产出来的产品五分之四出自于亚洲,主要是中国、印度,其次呢,还有日本。五分之一的产品出自于欧洲、非洲和美洲,大家不要忘记,当时的美洲已经开始成为欧洲的殖民地了,三个大洲的产品加起来是相当于五分之一,这是发生在工业革命前夕的世界的状况。在此之前,15世纪上半叶的时候,中国派出郑和进行七次下西洋,西洋主要是印度洋,印度洋当时是东、西方贸易的一个最重要的区域,是一个贸易圈。到了15世纪的末,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因为伊斯兰世界的组合,他们希望重新跟东方接触,进行贸易,所以葡萄牙人开始绕过非洲的好望角到了印度。意大利人哥伦布受了西班牙国王的委派去航行,去找印度,但是他是从相反的方向找到了美洲,这是西方人引以为自豪的地理大发现,那么当时中国和西方的这样的技术和实力相差多少呢?我们可以把郑和和哥伦布做一个对比,郑和的船队浩浩荡荡,出发的时候,有两百只舰船,有两万七千人的队伍;哥伦布有四只舰船,他四次到达美洲,但是他的队伍从50人到90人;舰船的规模就更加没法比了,郑和的舰船的宝船、旗舰长度为150米,宽度为60米,哥伦布的旗舰圣玛利亚号的长度是23米,宽度为7米。在1433年的时候,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结束以后,中国就彻底告别了印度洋,把自己的舰船全部毁掉,从此以后,朝廷下令不许片板入海,这是中国人自己的选择。中国人退出以后,葡萄牙人进入印度洋,在此之前,印度洋是一个非常文明的自由贸易区,在海上没有海盗,在周边的城市,没有一个城市有壁垒,没有一个城市有堡垒,没有一个城市是有防御攻势,但是葡萄牙人进入印度洋,第一次开始了武装贸易。跟着是西班牙人去发现美洲,在瞬间毁灭了中南美洲的辉煌的文明(像印加帝国这样的文明),他们除了杀戮之外(他们杀戮的幅度是非常小的,因为他们派出的军队最多是500人,最少的是100多人,带着几十只火枪就能把当地的原居民、几万人的队伍,就能把他给打败),更可怕的是他们带去了天花,带去了霍乱,美洲九千万的人口最后剩下不到三百多万人。于是,奴隶贸易开始了,黑人奴隶贸易就是这样产生的,从非洲贩卖人口去美洲,开始种植园经济。同时,西班牙人在美洲发现了大量的黄金和白银,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转折,因为在此之前,欧洲和东方的贸易完全是单向的,东方的丝绸、瓷器、茶叶、香料,印度的棉织品,绵绵不断地流向欧洲,欧洲什么都没有,他们只有很粗糙的毛织品,所以他们穿的内衣内裤全部都是毛的,没有棉的,棉织品当时生产最大的国家是印度。那么,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呢?这种西方人、欧洲人终于拿出可以交换的产品,主要就是白银,这个白银是来自于美洲的。中国是以银本位,中国是银本位的,中国自己不是白银主要的生产国,之前是从日本进口了很多,但是自从美洲被发现,白银这样经过一个循环从美洲到欧洲,再到亚洲,这样的话呢,才改变了,才开始改变了西方人和东方人的贸易关系。但是到此为止,西方人还是没有什么产品可以拿出来的,所以西班牙人,他们得到了这样大量的财富之后,他们除了一部分用于和东方的贸易,另外一部分就是用于战争,他们企图统一欧洲,实现一个欧洲帝国,如果这一步能够实现的话,那么后来的世界格局就不会向今天这个样子。

但是西班牙人的帝国之梦最后破灭,整个欧洲开始进入到一个民族国家的产生,这就是历史曾经发生过的一些事情。那么从1800年之后,从这个欧亚大陆最西端的一个岛屿——英国,开始有了一些发明,首先是蒸汽机。最初蒸汽机,它是没有多大作用的,因为它的燃料主要是木材,但是后来,因为伦敦的取暖的需要,把伦敦周围这个树木差不多都砍光了,一下子就发现了埋藏很浅的煤矿,这是工业革命最重要的一个偶然锲机。于是,煤矿、煤炭开始应用于蒸汽机,蒸汽机开始用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那么整个的世界贸易关系开始有一个大况,当大规模的棉织品的生产在欧洲开始之后,印度(原来棉织品的最大生产国)就变成最大的倾销国(印度的棉织品生产都是手工的)。接着发生什么呢?工业技术用于军事,当印度自己内乱的时候,英国趁机把它变成了殖民地,但是呢,当时唯一很难对付的就是中国,因为中国人自己认为我们什么都不需要,我们什么都有,地大物博。英国人没办法,最后终于发现一个诀窍,就是鸦片,用鸦片贸易加枪炮,终于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这就是西方兴起的神话的一个大致脉络。

首先呢,就是因为这个白银,当时那个四分之三的白银,都从美洲经过欧洲流向中国。当开始工业革命乃至工业革命开始之后,法国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像伏尔泰、孟德斯鸠,他们都曾经把中国作为一个理想国,他们觉得中国那种科举制度、学者能够参政,这种人文精神是十分理想的。然而我们中国远在隋唐的时候就有立法、行政和监察,三权分立的制度,这就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我们引用一位美国当代学者的一段话,他对西方兴起神话所作的一段概括,他说,一些国家和民族,从一些偶然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受益,在某一时间、历史的耦合点得以主宰他人,并获得财富和权力,除此之外,没有更多的秘密。了解到西方财富和特权的偶然性,那些从中受益的人们,应当为他们的好运的真实来源而感到羞愧。而那些没有得到好处的人们,应该振作起来,相信未来新的机遇会垂青他们。这一天,终于开始了,所以西方兴起的道路并不是普世主义的必然,其他的国家,也没有办法重蹈这条道路,你想,我们能把谁再去变成殖民地?

再说第四点,明白西方兴起的神话之后,我们再来看看二十世纪我们中国西方化的一些得失。前五十年(从二十世纪初到中叶)的得失是什么?是推翻了帝制,结束了封建(其实封建这个概念不是很准确)。推翻了帝制带来的却是战乱不止、经济低迷,在文化上摒弃旧学、传统流失。二十世纪前五十年,二十世纪后半期前三十年,国家统一了,但经过文革,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传统几乎破坏差不多了。后三十年,我们加上二十世纪的二十年,到二十一世纪的头十年,这是我们经济高度发展的三十年。这三十年,我们的得是国力增强了,经济发展了,但是中国变成了世界工厂,在高速的增长下,以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国民素质的牺牲为代价。这就是我们今天,能到处看到的现实。我们应该重新检讨,二十一世纪的学术与文化。五四的时候,新文化运动喊出了打倒孔家店,最近我看了建党大业这个电影,大家看了吗?(学生:没有)大家还撇嘴,你们真的应该看一看,那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镜头,你们什么都应该去了解,不要有任何值得撇嘴的东西,要不然我们就会在某一方面无知。(电影里)有一个镜头,蔡元培(当时的教育部部长)给北大新聘的教授发聘书,有陈独秀、李大钊,还有一位是辜鸿铭。陈独秀是什么?是中文系的主任,他穿得西装革履,辜鸿铭是英文系的教授,当他出来怎么样?穿着长袍马褂,带着一个瓜皮帽留着这么长的小辫子,然后他这么转一个圈,大家都在笑,他特意转过去,让大家把他的辫子看个清楚,这是一种象征。英文系,典型一个向西方学习的学科,但是呢,它的教授自己上台,还是典型的中国打扮。这是一种象征,大家可以去思考,居然出现在建党大业,这样一部红片当中。说明呢,已经有人开始认真对二十世纪反思、对五四反思,这是个信息给我们。不撇嘴了吧,可以去看一看,很有意思。当时我们为什么这样的选择?原因呢只有一个,就是我们受了社会达尔文的影响,优胜劣汰,既然西优中劣,那么我们就选择西化,然后否定自己的传统。那么经过这一百多年来的冲击,从五四到文革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传统文化已经发生了严重的断裂,美丽的山河黯然失色,礼仪之邦变成了利益之邦。今天虽然喊着振兴中华、复兴文化,但是复兴是难之又难。我们做了那么大牺牲,如果我们到欧洲到澳洲到美洲到美国去看一看,他们的田园他们的山河,再看看我们,把资本投向中国,把工厂开到中国,把最便宜的商品送到美国,我们就做了这么大的牺牲,但是发展中国家还在继续走着这样的道路。有人,包括我们自己,还有人认为,我们还西化得不够,那如果说我们真的,因为我们看到了欧洲看到了美国,他们的环境是那么的漂亮,他们的社会是那么的井井有条,他们的福利,他们的生活是那么的令人向往,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想,我们如果沿着这样的道路走下去,我们最终也会变成那样。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五点,建立西方化现代文化的非可行性。

因为西方文化的核心就是人文主义,是它五百年人文主义的传统。那我们就人文主义做一个简单的反思。最初,人文主义崇尚的是什么?是自由意志,是理性主义,是解放。最初是向上,推崇大写的人,把人从神的阴影当中解放出来,把它放到太阳下面。所以,伊拉斯谟(人文主义当时的代表),他会由衷的感叹:活着是何等的令人欢欣!这就是最初的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到了后来,个人意志越来越膨胀,自由越来越艰难,刚才你们的师姐在发言当中,我觉得大家应该记下,就是,她觉得大学是自由的,但是自由压力更大。因为自由是要付出代价的。比方说,你要自由地去说英语,你是不是要学习?什么不需要代价呢?就是解放。解放不需要代价。所以,人文主义发展到后来,这个越来越趋于个性的膨胀,强调解放。从最初人文主义探讨人生的意义、去探讨美的规律,去探讨理性和情感的价值,到后来,人越来越膨胀之后,人就变成了万物的主宰,越来越妄自尊大。这样的影响,也影响了中国,所以我们在大跃进的年代,那是没有了神,没有了权威,什么都没有,没有更高的一种力量,所以我们可以喊出来“天上没有玉皇,地下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所以,我们可以怎样?我们可以把高山削平,我们可以令河流改道,我们人想做什么,什么都可以做。这种思潮,发展到十九世纪末期。尼采,他最推崇的就是超人,权力意志,他有一句名言“上帝已死”,他认为,上帝,基督教是同情弱者的,人呢,应该有强力意志的,这样的人,才是优秀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是纯种的人!希特勒也很欣赏尼采。经过了这样一些发展,到了二十世纪初,人文主义只剩下了解放,不要一切束缚,主张非理性的解放,表现为叛逆、反常规、反权威、反传统、反一切,否定就是肯定。所以我们用这个艺术做例子,反艺术就是艺术,反文化就是文化。在世纪初(1917年的时候),达达主义的一个代表杜尚(杜尚,他是画家,跟毕加索是齐名的),他呢,在一个工厂里边,看到一个小电池,他签上一个化名,拿到展览会上展览,杜尚的小电池是一个标志。这是发生在二十世纪初的事情,那么在本世纪末,在纽约一个展览会上,展出了一个作品,这个作品叫做肥皂盒,这个肥皂盒和商店货架上的一模一样,那就是说,二十世纪从头到尾都没什么建树,没什么新的建树,只是否定,否定再否定,不断重复的只有叛逆。所以今天的心态,社会的心理,文化的心理,我这里说的都是西方,但是跟我们有没有关系?大家可以去联想。社会的心理、文化的心理变得越来越玩世不恭,这种玩世不恭充满了抑郁的诙谐,充满着苦闷的调侃。没有真正的幽默,最后流落到厌烦和无聊,叛逆都找不到对象,就像堂吉诃德一样,找不到挑战的对象,只有去对付风车,社会的文化越来越流于大众的时尚,大众的时尚是什么?就是叛逆,把头发搞一个怪型,把身上画一些图案。

最近我看了一个日本最新的流行就是纹身现在觉得不够了,开始纹牙,就是把这个膜贴到牙上,然后到一定时间把膜揭掉,那个痕迹就留在牙齿上了,你们要不要试一试?变成纹牙,本意是什么呢?本意是张扬个性,表示我与众不同,但是呢,这个张扬了以后,如果大家看到了这样不错,就变成流行,个性又一次被淹没了,变成了时尚,然后再怎么样?再一次重新叛逆,然后再流行,再淹没。

大家现在有一句流行的话,在你们中间叫做,三年就是一个代沟。因为否定的频率太高了,叛逆的频率太高了。三年就是一个代沟,你们还没有毕业,就跟你们后进来的学弟学妹有了代沟了,这就是大众化的时尚,叛逆文化带来的结果。

我们需不需要一些规范,需不需要一些大家公认的传统?我想还是要的。比方说今天如果是到菜市场买菜,可以穿一个T恤短裤,假如说出席开学典礼,就像我这样,如果是T恤短裤上来,大家会觉得怎么样呢?还是很难接受的,所以还是要西装革履。但是我们也看到,现在是信息化膨胀的时代,浩如烟海的信息,但是有哪些是可以传世的呢?是可以留给后人的呢?是可以给人类精神文化的保护当中起增添一份光彩的呢?看不到。

我最近又看了一部电影,我觉得很受启示。一个好莱坞的电影,叫做《战略特勤》。它描写了一个什么,女同学看了以后可能会感觉比较恶心,因为它描写了一个出生在美国的,他具有美国身份的阿拉伯人,伊斯兰,穆斯林。他在四个不同的城市,放置了四个炸弹,然后他就到一个商场当中(非常热闹的商场)故意暴露,暴露之后就被警察抓去了,抓去了以后呢,当局非常紧张,就派出了一个危机处理专家,这个专家懂得世界上最残酷的酷刑。然后就,把他关在一个房子里面,有玻璃,大玻璃窗,外面电脑监控,其他的人就坐在外面,几天几夜不让他睡觉。他(危机处理专家)逼供的刑法,FBI去的人都看不下去了,最高当局指定他一定要这样做,但是没有效果。一个恐怖分子,让人看了就是很英雄,最后没办法了把他的太太弄来,他太太就死在他的面前,他还是在坚持,最后把他的两个孩子弄来,他终于说出了三个炸弹,一个安全调查局的(女的)赶紧把这两个孩子带走,她害怕再留给这个危机处理专家。当带走了以后,孩子安全了,就把他松绑了,因为他招供了。松绑之后,他就抢过来侦探的一枝枪,吞枪自尽,枪声响了以后,第四颗炸弹爆炸了。从头到尾,看到这样一个形象,一个恐怖分子,坚贞不屈,非常有理想,他对审讯他的人说:你们没有权威,没有信仰,你们霸占了我们的家园。这样,非常正义。这是2011年出产的影片,这是在911十周年这个年份出产的电影,在美国,居然可以出产,看来美国还是比较自由的。但是,依然有这样一种象征,一种反思,大家看一看,但是这个过程有时候有点让人毛骨悚然。

我们看到西方人文主义五百年的一个回顾,我们就会懂得,人文主义在最初就埋下了它最后衰落的种子。所以我们如果继续按照这条道路走下去的话,也是这样。现在西方文化界思想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企图去寻找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初衷,再一次去寻找。希望有第二次文艺复兴,这样的想法怎么样?最后就是21世纪人类需要的是一种全球化的、全人类的文化复兴,任何一个民族主义,文化复兴,任何一种国族主义范围的文化复兴,已经不合时宜,这个也是我看到这个西方这些思想界在进行这样的探索这样的反思得出的结论。我觉得呢,这还不够。为什么?因为世界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是必然的,已经退不回去了,没有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够独善其身。我们文学院走廊里挂了两块牌子,一块就是新同学说的这个“知书识礼,能写会说”,是我让我们一个师兄秦永龙(他是启功的弟子)写的;另外一个牌子是“弘扬中文,振我国魂”。如果这样的去振兴,如果我们关起门来,还是不够的。所以呢,我们希望人类的现代,特别是以西方为代表的,现代的科技文明,以工业生产为手段的自由市场经济,以国族主义为范围的民主政治,如果能够纳入中国文化,以人为本,以仁为己任,这个“仁”呢是单立人、一个二这个“仁”,孔子说的这个“仁”,纳入中国传统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文精神,就会怎么样?就会矫正人类的妄自尊大,如果纳入印度文化的“众生平等”,如果纳入伊斯兰文化的“尊重自然”,那么就会匡正人类对资源的浪费,对环境的破坏。未来的21世纪的人类文化,应该有几个重要的地区,做出特殊的贡献,就是现在还引导世界潮流的西方、欧洲和美国,还有一个就是正在崛起的东亚,那么还有就是亚洲、南亚和伊斯兰世界,这样几个重要的地方,应该做出比较大的贡献。

未来的人类文化的是应该海纳百川的,他应该首先是各美其美,就是首先自己学习发扬自己的文化,这个我们中国现在是特别的迫切,因为我们断裂和流失得太久,已经一百多年了。要各美其美,要成人之美,不要去做霸主,不要去做新的殖民者,要成人之美,对人要尊重,接着呢,就是学人之美,学人的长处,环境的保护,社会的管理,这些西方还有很多非常先进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最后会达成全人类,这是我们期盼的,能够实现全人类的伟大的文艺复兴。所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今天我们后面有一个条幅,两种颜色,黄色是中国文化的代表颜色,蓝色是海洋的颜色,它是人类文化的代表颜色。今天我也搞了一条tie,也是蓝黄两色,而且是圆点,最重要的是领带的图案,如果是斜纹的代表规则,如果是圆点的就代表包容,今天呢,我就想突出包容。

我们的长江、黄河、珠江,代表了中国三大文明区域。黄河是黄色的,现在是长江和珠江也变黄了,所以我们珠海的海水是黄的,因为是珠江流进来的。那么蓝色,是国际文化的代表,我们希望,百川最终是流入大海的,我们希望长江、黄河、珠江和泰晤士河,和塞纳河,和尼罗河,和多瑙河,和莱茵河,和恒河、印度河,和涅瓦河,和密西西比河,和亚马逊河,所有的河流共同汇入大海。

所以21世纪呢,是一个什么世纪呢,大家要清楚,有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世纪,因为21世纪是一个能够产生真正普世主义思想的和文化的世纪;因为人类已经走到了这一步,人类已经显露出非常迫切的需求。这个世纪呢就发生在你们所生活的年代,所以你们要为自己能够生活在21世纪而感到自豪!

21世纪是一个将要产生一大批人类新文明的精英的时代,这些精英有眼界、有胸怀、有智慧、有理想。眼界、胸怀、智慧和理想都是全人类的,民族的不够,国家的不够,世界的人类的。我有一个愿望,我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能够看到,你们405位新生其中的某些成员,能够成为21世纪人类新文明海洋中的一朵灿烂的浪花。那将是我作为老师的最大的宽慰!今天是中秋节,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一个圆满的节日,以上的话,就作为我送给大家的节日礼物,谢谢!